7月22日至今,我科共收治热射病6例,其中病情危重有4例。4例危重患者中有2例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DIC等严重并发症,情况危急,命在旦夕,在魏维强主任的领导下,立即给以积极抢救,行气管插管术并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行CRRT+血液灌流治疗,急配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血小板等血制品,经积极治疗,4例好转出院,2例病情平稳转普通科室继续治疗,我院在救治热射病过程中无1例死亡。
热射病就是人们常说的“重度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不良的指征,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
可能有很多人都没把中暑当回事,认为只要多喝点水,吃点解暑药,到阴凉的地方歇一歇就好了。但是,中暑也分轻重,严重了真的会要人命。
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而轻症中暑则是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病因
1.环境因素
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
2.个人体质因素 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
如何帮助“热射病”患者?
迅速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送至医院抢救;进行降温(湿衣服,或浸泡于水中、冰块中);防止抽搐产生的额外伤害。
特别提醒,老人、儿童、孕妇等体质较弱的人群,在高温天气里应减少出门,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发生意外。(文/重症医学科 殷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