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外展型或嵌插型等稳定性骨折。此外,亦适用于年龄过大、全身情况较差或其他脏器合并症者。
(1)牵引复位:可采用穿防旋鞋、持续皮牵引、骨牵引或石膏固定方法达到复位和固定作用,卧硬板床6~8周。
(2)手法复位:先作皮牵引或骨牵引,并尽早在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
2、手术治疗 适用于内收型骨折或有移位的骨折、难以牵引复位或手法复位者。在骨折复位后经皮或切开作加压螺纹钉固定术。
(1)内固定:a.加压式内固定。b.多针(或钉)内固定固定牢靠,减少对股骨头的损伤。c.DHS(滑动加压动力髋内固定)
(2) 人工关节置换术:a.适用于老年人头下型骨折、陈旧性骨折、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b.人工股骨头置换c.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1)患肢制动、矫正鞋固定:卧床时两腿之间放一枕头,使患肢呈外展中立位。
(2)卧硬板床:经医师允许方可患肢侧卧位;更换体位时,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髋部屈曲,防止骨折移位。
(3)正确搬运病人:尽量避免搬运或移动病人,必须搬运移动时,注意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个托起,防止关节脱位或骨折断端造成的损伤。
指导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距小腿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每天多次,每次5~20分钟,以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肌萎缩和关节僵硬。锻炼后注意评估患肢的感觉、运动、温度、色泽及有无疼痛和水肿。
(2)指导病人进行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5天后,帮助病人坐在床边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幅度和力量逐渐加大。
非手术治疗的病人8周后可逐渐在床上坐起,坐起时双腿不能交叉盘腿,3个月后可逐渐使用拐杖,患肢在不负重情况下练习行走,6个月后弃拐行走。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3~5天允许下床后,指导病人在有人陪伴下正确使用助行器或拐杖行走;骨折完全愈合后患肢方可持重。
(1)便器:病人卧床期间应使用适宜于卧床病人的特制便器。
(3)定时协助病人更换体位,按时按摩受压部 位和皮肤护理。
1.血瘀气滞证:宜食活血祛瘀之品,如山楂、桃仁、陈皮、薏苡仁等。
2.瘀血凝滞证:宜食接骨续筋之品,如当归、木瓜等。
3.肝肾不足证:宜食补益肝肾之品,如甲鱼、山药、枸杞、芝麻、黑豆等。
1.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安慰和解释,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了解损伤修复过程和治疗措施,以配合治疗。
1、病人新愈不久,宜多卧床休息,以利骨痂生长牢固,注意防寒避暑,预防感冒。
4、 加强饮食护理,多食补肝肾、强筋骨的食物。 (文/骨伤科 刘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