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当前您的位置:医院首页- 新闻公告 - 医院动态 - 正文

我院成功完成四例脑动脉瘤显微镜下夹闭术

发布时间:2011-06-10 浏览量:

杨某,女性,62岁,持续头疼6小时,CT提示:左侧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出血,住院后,神经外科医生董涛、李蒙、陈堔积极完善急诊手术前准备工作,麻醉师张阿曼、裴晓娟、张瑜,手术护士蒲娟娟、李认送、葛静妮、朱敏博积极准备急诊手术麻醉和器械,又一台脑动脉瘤显微镜下夹闭术即将开始……。

由于赵本山的一次意外,使得脑动脉瘤这种恶性疾病逐渐为人们了解,脑动脉瘤其实并非肿瘤,它是供应大脑的动脉血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经血流长期冲击,局部血管壁变薄,逐渐膨出而产生的。从外形上看就好像动脉上长出了一个气球样的“瘤子”,因此得名“动脉瘤”。值得注意的是,脑动脉瘤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常发生于30岁到60岁的人群,其中30岁左右的患者往往因先天性血管薄弱,随着血流的长期冲击而发生脑动脉瘤;而50岁以上的脑动脉瘤患者一般因有动脉硬化,并伴有高血压等疾病而导致动脉瘤的发生,动脉瘤破裂率也较高。

由于变薄膨出的脑动脉管壁极易破裂出血,严重威胁生命,因此人们把脑动脉瘤形容为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脑动脉瘤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为20%-40%;幸存下来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快就会发生第二次出血,这时的死亡率将高达60%-80%。在脑血管意外中,由脑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但死亡率却是第一位的。

外科动脉瘤夹闭术是1937年Walter Dandy发明的,当时他利用一个银质的V字形金属夹子夹在颈内动脉瘤的颈部而成功的完成了手术。现在的动脉瘤夹通常由钛合金制成,已经出现了数百种大小、形状和型号各异的动脉瘤夹,根据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选择合适的夹子。 具体方法是:在相应的部位切除部分颅骨,探查脑和血管的情况,在发现动脉瘤后,小心地将它与周围地脑组织分离开来,然后用动脉瘤夹夹在动脉瘤的颈部,使之与供血动脉隔离。随着手术显微镜的发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动脉瘤夹的使用,夹闭术逐渐成为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不过,它仍然是一种侵入性的、技术上相对复杂的操作过程。对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操作水平要求非常高,同时还需要技术娴熟的辅助人员(如手术护士、麻醉科医生)的密切配合。

我院在脑外科主任刘金道、手麻科主任郑斌鹏的积极协作下,经过术前共同认真讨论,制定周密手术和麻醉计划,已成功完成四例脑动脉瘤显微镜下夹闭术。为我院显微外科继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又增加一项新的手术项目。(手麻科 郑斌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