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作申报“2025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的公示
项目名称:糖尿病肠肾共病“肠肾轴”机制及祛湿化瘀益肾法干预的基础及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
主要完成人:苏衍进,王郁金,李红艳,邓茜瑞,杨景锋,朱海慧,梁晓雅,雷烨,雷莉妍,王惠玲,秦刚新,赵莉,赵秋菊,罗俊婷
项目简介:糖尿病肠肾共病是在糖尿病进程中出现的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和肾脏损害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肠肾共病现象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两者在病理机制上相互影响,在目前的治疗中,往往将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及糖尿病肾病分开治疗,未能充分重视其内在联系,导致治疗效果欠佳。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及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尚不充足,缺乏系统的治疗策略,迫切需要在理论研究上提出创新。本课题组当前研究不仅关注肾脏本身,更聚焦于“肠肾轴”的相互作用,通过临床实践,认为糖尿病肠肾共病病变脏腑以肠、肾为主,基于“肾司二便,瘀浊互结”理论,提出“祛湿化瘀益肾法”,通过黄连温胆汤、芪羽水陆地黄汤、大黄素等治疗手段,本课题组以机制探讨、临床及实验研究的方式,发现上述手段对糖尿病肠肾共病防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一)机制探讨:通过探讨 FoxO1 对 DN 小鼠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进行体外实验,结果显示,FoxO1 同样能降低 MDA 水平和 ROS 生成,增加 SOD、GSH 及 GSH-PX 水平,并促进 serpinB1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抑制 serpinB1 可减弱 FoxO1 在 DN 体外模型中引发的 ROS 氧化应激效应。结果表明 FoxO1/SERPINB1 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 ROS 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二)临床观察:通过临床观察“芪羽水陆地黄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现该方药治疗 DN 临床疗效较好,不但能降低血糖、调节血脂、降低尿蛋白,而且能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提高血清 PCX、nephrin 水平,达到延缓肾脏损伤的作用。(三)实验研究:1、基于 TGR5/GLP-1 信号通路,通过湿热型糖尿病肠病大鼠模型,观察黄连温胆汤汤能够有效改善湿热型糖尿病肠病大鼠的湿热症状与血糖水平,血清中 IL-6、TNF-α 含量显著增高(P<0.01);TGR5 和 GLP-1 表达减少(P<0.01);致病菌增多。2、通过研究大黄素对糖尿病大鼠 Cajal 间质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大黄素可通过上调结肠 C-kit 和 P62 表达、下调Beclin1 和 Atg5 表达来改善糖尿病大鼠结肠动力障碍,促进结肠蠕动和排便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控 Cajal 间质细胞(ICC)过度自噬有关。上述研究成果为在理论、技术上形成了多个创新点,突出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肠肾共病的特色与优势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肠肾共病提供了新思路。
应用及推广:本课题组主要通过研究糖尿病肠肾共病“肠肾轴”机制,同时创立“祛湿化瘀益肾法”干预糖尿病肾病,“祛湿化瘀益肾法”实现“肠肾同调”多靶点干预,突破西医对症治疗、中医单一调理局限,疗效优于常规西药,纳入省级诊疗规范,引领中西医融合方向。同时本研究将该理论及治疗思路推广应用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及社会效益。
以上项目拟申报2025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特予公示。
公示期:2025年11月10日至2025年11月14日
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在公示期内向科研科实名反映。
联系方式:周智辉 张霞婧
电话:029-33350171
邮箱:kycxgzb@163.com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科研科
2025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