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

秦都李氏药火针流派传承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5-03-05 浏览量:

秦都李氏药火针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下文简称:李氏药火针流派)

创立源于“火针”与“ 雷火神针”,是由民间医师李明彦老人家于1900年前后对“火针”及“雷火神针”进行改良而创立的一种独特的针法。李明彦老人家老庄思想浓厚,乐善好施,经常去道观和道士交谈老子、庄子学术思想以及养生知识和疾病疗法,在道观得到道医的指导及自己对《黄帝内经》研究,根据《黄帝内经》中“燔针”、“焠刺”及后世“雷火神针”的适应症及作用,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十二皮部”理论,把“火针”与“雷火神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立了“药火针” 疗法。 药火针既是“燔针”即“火针”的改良,也是“雷火神针”的创新发展。是集针、药、火的功效融为一体的一种独特针法。工作室在陕西中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督促和支持下,我们在流派传承的传承脉络梳理、文化特色、学术资料的挖掘整理;学术思想、特色技术、学术专著、论文发表;人才的梯队建设、流派内人才培养、流派间学术交流、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科研孵化、推广应用、工作站建设等推广应用方面;硬件建设、文化宣传、制度建设等条件机制建设方面创新性工作方面开展了各项工作。经费使用、管理方面,严格执行有关标准。以下就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流派主要传承谱系为:

第一代(创始人):李明彦。

第二代:李芝、李学芝(家族传承)。

第三代:李白清(家族传承)。

第四代:李康、李彩霞(家族传承)。

第五代:李元和(家族传承),寇久社、任媛媛、张保平、张鸿、李敏、张利、赵盼盼、樊恩召等(工作传承)。

流派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继续厘定、理清各代传承人谱系;继续梳理、整理各代传承人谱系;继续发展第五代传承人,最终完成《李氏药火针流派传承脉络谱系图谱》定稿。

历代传人传记典籍整理

第一代,曾祖父李明彦:老庄思想浓厚,经常去道观和道士交谈疗养方面的问题,从道士那里得到启发,创立了“药火针法”治疗脚腿麻木病,在当地颇有影响。

第二代,祖父李芝:自幼在父亲的熏陶下,时常和父亲谈论老庄思想,熟练的掌握了药火针疗法,为百姓解除疾苦。

第三代,父亲李白清:自幼读书,受祖父及父亲老庄思想的影响,喜好医书,大学毕业后精研中医理论及《黄帝内经》,1958年在西安医学院(现西安医科大学)任中医讲师。后在陕西中医学院(现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从事针灸教学,在任教期间精研祖传药火针的应用范围及临床疗效,撰写了“药火针对痹症的妙用”一文,发表于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第九卷第三期。

第四代,李康(李白清之子):自幼随父亲习医,成都中医学院函授毕业,毕业后继续跟随父亲学习中医理论及临床经验,熟练掌握了药火针的临床应用,现在西安行医。

第四代,李彩霞(李白清之女):1987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学习期间在父亲李白清的医术熏陶中耳濡目染,得其亲授,掌握了药火针的适应症及应用方法。在31年的临床工作中,不断研究药火针的适应症,拓展了药火针的应用范围,对虚寒性咳喘、胃痛、腹痛,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等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第五代,李元和(李康之子):1998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五年制),现在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门诊部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熟练掌握了药火针的制作、操作方法及药火针的适应症。

第五代,樊恩召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陕中二附院推拿科负责人、中共党员。现任陕西省中医药专家协会针灸专家分会常委,陕西省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针灸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耳穴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咸新区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理事、西咸新区中医药学会监事,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主持厅局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获陕西省第二届小儿推拿手法大赛二等奖,获陕中二附院“中医住培技能大赛”一等奖。已经熟练掌握了药火针的制作、操作方法及药火针的适应症。